朱棣起兵为什么能成功(朱棣有多少兵力反对建文帝)
朱棣起兵为什么能成功(朱棣有多少兵力反对建文帝)
建文帝当然深知朱棣的能力。
因此,一开局,建文帝就倾其全力,试图碾压朱棣。
然而,由于朱棣与建文帝能力上的差距,建文帝许多关键力量无法派上用场。
一开局就倾尽全力的建文帝
早在朱元璋时期,朱棣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干,建文帝当然不敢小视这位叔父,一开局就倾尽了全力。
朱棣起事之前,建文帝就调整了北平附近的部署,对北平形成了战略包围的态势。
朱棣一起兵,建文帝就调老将耿炳文,率30万大军来战。
耿炳文初一失利,建文帝就让李景隆统兵50万(包括耿炳文留下的军队)来攻。
李景隆在初战失利后,建文帝就继续调兵遣将,到白沟河之战时,李景隆、郭英、吴杰各部共60万人(可能稍有夸大)。
白沟河之战时,南军60万,此前已经折损(不含投靠燕王的)的兵马以10万计;朱棣方面,兵马在10万左右,此外,朱棣还裹挟了“甲兵八万”的宁王朱权。
南北两军,都是大明帝国的军队,而都是能战的野战军!
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八个月之内,有约90万大明帝国的军队被投入到北平附近!
此外,由于朱棣曾经佯攻大同、辽东,因此,大同、辽东,以及靠近战场的山东,大批驻防军队(只山东就驻20万,三处合计应在3-40万)事实上也被牵扯到了战事中。
朱元璋定天下卫所额度时,天下兵合计190万,但分布于全国各地,精华的野战军多云集于北方。
可以说,为了平定朱棣,建文帝一开局就集结了几乎全部的野战力量,可谓是倾尽全力了!
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
由于建文帝君臣的失误以及朱棣的军事才能,建文帝虽看起来用尽全力,却没有发挥出最关键的几处力量来。
无法发挥的骑兵军团
靖难之役中,燕军的骑兵优势使其来去自如,牢牢掌握主动。
然而,事实上,大明并不是只有燕军有强大的骑兵。
整条北部防线,都集结了大量的骑兵。
辽东、山西、大宁等地,都有大量的,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骑兵。
然而,尽管建文帝集结了足够多的兵力,这些关键的骑兵却没有得以发挥。
开局不久,朱棣就裹挟了宁王的军队,其中精锐的朵颜三卫成了朱棣的急先锋。
此后,整个山西、辽东的骑兵,也没有发挥重大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建文帝君臣缺乏对战局的统一调度。
战争,不仅需要前方统帅的指挥,也需要最高层的统一协调、调度。
当年,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朱元璋不间断地从全局的角度指挥各部,不但及时对徐达、常遇春发出指导意见,还让邓愈、冯胜、汤和各部积极配合,或封锁潼关,或分路进攻,或及时归入徐达、常遇春指挥,各军团协同如一,瓦解大元。
然而,由于建文帝及齐泰、黄子澄皆缺乏军事能力,只将战事委派耿炳文、李景隆等主帅,无法在更高层面指导作战。
因此,辽东的明军曾数次从背后进攻,但因缺乏与主力军团的协调,无法形成合力,总是无功而返,效果不佳。
所以,朱棣虽然事实上在骑兵数量上并没有优势,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骑兵优势,掌握着战局的主动。
无法发挥的守军
除了野战兵团外,各要塞、城池也是建文帝的地盘,当地驻扎的守军也本应能发挥作用的。
然而,当燕军行动时,各地守军或降或溃,大多没有发挥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朱棣的沉淀、谋略与建文帝的失策。
战争初期,战场主要在北平附近。
附近的守军,大多曾接受过朱棣的指挥,由于朱棣“能推诚任人”,得军心。
此外,这些守军的家属也多在北平。
因此,燕王攻掠各地时,守军大多开城投降。
同时,朱棣对人性的洞察,也使他能轻松化解一些抵抗。
比如,宋忠就坚决抵抗朱棣,他发布谣言,说他们军队的家属多被朱棣屠戮,激励众军与燕军拼命。
结果,朱棣识破此策,让宋忠军的家属出现在阵前,现身说法,使宋忠军哗变,一举取胜。
当然,建文帝的失策,也是守军多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朱棣起兵,本是造反。
然而,由于建文帝削藩,操之过急,使其无法“自解于天下”,给朱棣以口实。
因此,靖难之役,在众军心中,已不再是平叛战争,而是朱家人的家族内斗,守军们犯不上拼命。
因此,朱棣攻略各地时,守将多不敢婴城而守,多是出城一战,一旦不利,就开城投降。
无法发挥的外线优势
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抗天下,四面皆敌,处于敌人的包围圈中。
这种情况下,朱棣的行动原本是应受到严格限制的。
然而,整场战争中,朱棣来去自如,非常从容。
其中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建文帝缺乏对全局的统一指导,二是朱棣在开局时的果断行动。
朱棣起兵后,立刻着手控制周边险要,化解内线劣势。
起兵后,燕军迅速攻取通州、蓟州、遵化,空扼东部。
随即,燕军又向北攻取居庸关,“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再无北顾之忧。
如此,在建文帝还来不及反映的情况下,朱棣即除东侧之患,拔北背之刺,为专心与南来明军相抗了。
在裹挟宁王后,朱棣基本上摆脱了内线的不利态势。
此后,朱棣不但不必因背部敌人的威胁而行动受束,反而能通过佯攻大同来调动李景隆,佯取辽东来使南军放松警惕。
建文帝的外线优势,由此派不上用场了。
无法充分发挥的野战军
当然,光是集结的几十万野战军,也远远超过朱棣所部,依然具备碾压之力。
然而,建文帝的几个失策,却使野战军无法充分发挥。
首先,是择将失误。
建文帝先委托老将耿炳文,在耿炳文失利后又换上了李景隆。
耿炳文虽败于朱棣,但毕竟是老将,善于防守,尚能败而不溃,李景隆就完全不上道了,完全被朱棣牵着鼻子走,率领军队身着单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与朱棣决战,怎么能取胜呢?
其次,是仓促集结,各部协调不一。
白沟河之战时,南军算是集结了老将郭英,强将平安,更有60万大军。
然而,朱棣看出:各部是临时组合的军队,人多易乱,击前则后不知,击左则右不相应,将帅不专,政令不一,必败无疑。
因此,一战之下,南军大败。
可以说,野战军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南军将领的指挥能力,兵多无益。
当然,更重要的是:朱棣曾随朱元璋参与朝廷戎机,对各将帅的特点了如指掌。
因此,庞大的敌军,在朱棣眼中,实际上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朱棣发挥其谋略,庖丁解牛,就足以瓦解对手了!
所以,我们不要再说建文帝为什么不再多集结一些兵力了!再多集结,只会更乱,只会更快报销!
建文帝没有轻敌,他一开局就倾尽所能地调集兵马,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然而,战争的胜负,绝不单纯取决于人数。
正如《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言,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是“道、天、地、将、法”。
建文帝在削藩策略上的失策,在全局指导上的缺失,在择将上的失误,使其在人心、兵种、指挥上都处于劣势;而朱棣常年在北平的经营、战争之初迅雷不及掩耳地夺取要害、杰出的军事才能,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
-
- 为何关羽的雕像大都闭着眼睛(真实的原因竟是这样)
-
2023-07-09 09:33:15
-
- 清兵衣服上的字有什么说法
-
2023-07-09 09:31:10
-
- 中国古代服装的由来
-
2023-07-09 09:29:03
-
- 朱元璋留下来的祖训(成为了朱棣反叛的依据)
-
2023-07-09 09:26:58
-
- 襄樊之战关羽为什么会失败(曹操与孙权勾结是主要)
-
2023-07-09 09:24:52
-
- 韩信坐拥30万大军,为啥不反刘邦(眼线很多)
-
2023-07-09 09:22:46
-
- 此人本是蜀汉重臣(诸葛亮也曾夸赞此人)
-
2023-07-09 09:20:40
-
- 如果没有商朝我们可能就是下一个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
-
2023-07-09 09:18:35
-
-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直取后方(风险太高,不现实)
-
2023-07-09 09:16:29
-
- 夷陵之战后,东吴为何不乘机吞并蜀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023-07-09 09:14:24
-
- 苏联解体三大罪人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哪些国家
-
2023-07-08 12:51:53
-
- 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 出名的阴兵借道事件
-
2023-07-08 12:49:47
-
-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植树节的由来
-
2023-07-08 12:47:41
-
- 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
2023-07-08 12:45:35
-
- 东陵大盗孙殿英的下场 孙殿英怎么死的
-
2023-07-08 12:43:30
-
- 商鞅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 商鞅变法的意义
-
2023-07-08 12:41:24
-
- 烤乳猪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 烤乳猪的历史
-
2023-07-08 12:39:18
-
- 公主起源于哪个朝代 公主和郡主的区别
-
2023-07-08 12:37:12
-
- 上官婉儿是谁 她是怎么死的
-
2023-07-08 12:35:06
-
- 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 揭秘驸马的由来
-
2023-07-08 1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