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知青下放真实原因(以前知青为什么一定要插队下放农村)

2023-07-20 21:00 来源:空喊网 点击:

知青下放真实原因(以前知青为什么一定要插队下放农村)

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很多父母长辈心中的时代记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响应伟人的号召,知识青年们纷纷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无数的知识分子不能从事与自己学识有关的职业,被要求去农村从事劳动,其中许多人空有抱负,无处伸展。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呢?温铁军认为,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唯一解。

什么是知青下乡

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城市中小学毕业青年志愿去乡村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当时中央肯定了他们的热情,而后,鼓励知识青年们向农村输送生产力。

六十年代,上山下乡政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起来。1966年后,扩大了知青下乡的规模。

知青从城市来到并不熟悉的乡村,举目无亲,很大程度上算是剥夺了其原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联系减弱,分散的安排制度导致青年们对社会的抗压能力降低。

许多知青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压迫也没办法应对。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后经历25年,总数高达两千万左右,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

知青们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考验,许多人甚至受到了伤害。那么中国为何一定要这么做呢?

内部经济基础

这不得不先聊清楚,中国建国之时的经济基础。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时,有诸多海外实力介入,中国首要目标是解决封建主义的革命。

当时,苏联指导下的领导人们学习到的西方革命经验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引导人民进入工业大生产时期,再发展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是,当时中国只有农民革命为主体的革命经验。

温铁军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方面与宗主国抗争。

发展中国家在形成政治主权的时候,一般都会保留宗主国留下的政治体制,同时经济基础也会让渡给跨国公司。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但是中国不一样。

中国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去发展以工人为主体的革命。西方的革命经验,在中国的土壤上遭遇了水土不服。

因为这种根本问题上的矛盾,中国的革命之路坎坷不平,最终延安山沟里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总结了农民革命的经验,引领了走向全国胜利的革命之路。

与一般非暴力革命形成的经济基础不同,这场革命让中国完整的经济主权。

海外势力在华留下的资产,全部收为国有,这是一次彻底的经济基础领域的革命。

中国形成了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基础,而这也将成为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

所以,中国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经历了外国列强的分割剥夺,层层斗争剩下的产物,并不足以支撑中国走向工业社会,也不足以让中国站起来。

中国内部发展遇到阻碍,外部环境也不乐观。

外部强敌环伺

国家资本是革命的产物。

革命是进程是流血流泪的过程,它是不可逆的,革命者热血换来的国有资产是民族财产,它是不能私有化的。

它的原始积累,是剥夺剥削者的资产,并将其变成了全民资产。它也不可以破产,因为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所以每当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全民将全部承担危机的代价。

清政府被西方列强甩开的几十年,国内经济基底的薄弱,也导致了全民族的危难。新中国要想赶上,只能拼了命搞发展。

此时,只能寻求外国资本——苏联的帮助。

当苏联支持中国革命的时候,苏联提供给了中国财力物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一年进入城市当工人的劳动力就达几百万,吸纳速度太快了。

工业化进程开始走上正轨,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生产,城市人口剧增,经济增长加快,如果可以一直投资到工业社会完成,中国也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可惜,好景不长。

当时是美国苏联冷战期间,1950年美国面对中国都封锁国门,1960年苏联全部撤资。

支持给中国的物资一夜之间撤走,立刻便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缺失,城市劳动力剩余的局面,经济发展直接停滞。

城市无业人民塞满全城,农村良田一般没人开垦,没钱没粮,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两个世界霸权大国分割控制世界的过程中,同时封锁中国,此时再去寻求外国投资,也是痴人说梦。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如何在当时维持住基本生存问题?靠的就是上山下乡!

农村化解危机

上山下乡,就是劳动力回流的过程。与其在城里等待少量劳动力的在农村生产,不如下乡。

只有参与农村劳动,才能解决城里没有工作的人的吃饭问题。

只有去到农村,才能解决下乡的知识青年的吃饭问题。农村可以承载这么多的劳动力,而城市不能。

农业生产则是个劳动力增密的过程,劳动力越多,生产力越高。

而工业是个资本增密的过程,工业生产要求资本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去,资本越多,产出越高。实现完全的工业化社会需要资本积累。

当时的中国工业化依托苏联,进程也不完全,资金投入是个无底洞,资金链断裂,工业化步伐停滞,只能靠中国传统的农民经济来支撑。

中国古来就是农业国家,资本积累全靠枯燥的农业生产,生产资料过剩形成原始积累。这与西方靠掠夺而来的资本积累完全不一致。

当工业进程受阻,中国只能寻求农村的帮助,农业生产重新登上主舞台,知识青年们都成为了原始劳动力。

集体化的农户经济,让农村变成劳动力的蓄水池。每当城市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劳动力过剩的时候,在西方体制下转变为街头政治、社会动乱,在中国就转变为下乡。

中国的农村就是危机软着陆的载体。可以说,农村拯救了中国在冷战时期。“

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成立吃闲饭”,伟人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的指示,指出了劳动力回流乡村的过程。

温铁军认为:上山下乡本质上就是城市危机在农村的软着陆,农村解决了中国胜利道路上了一次重大危机。中国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现代化理论走,很多理论都没有普适性。

中国面对强敌环伺,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生产力即将断链的困境下,“上山下乡”成了唯一解。

它解决了城市青年的就业压力,解决了已经失控滞留城内的青年大学生问题,稳定了城市治安。中国的发展一路都的艰辛,我们和西方国家并不一样。

不仅政治文化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差别,在发展道路上也不能一概而论。

靠掠夺进行原始积累的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国际形势,通过让渡主权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也不会是中国要走的路。

“新冷战”当前,回顾当年冷战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的发展之路比起他国要艰难很多,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需要我们步步试错,摸索着前进。每次革命都是探索之旅,只有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