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八卦 > 正文

​廖仲恺简介及生平事迹(廖仲恺:革命终生,百折不回)

2023-10-10 23:18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廖仲恺简介及生平事迹(廖仲恺:革命终生,百折不回)

“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他们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邓颖超这段话是廖仲恺、何香凝一生的真实写照。廖仲恺夫妇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值得后人铭记,他们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值得发扬传承。

不怕牺牲 投身革命

廖仲恺于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从小他便从父母亲朋口中得知许多华工遭到洋人歧视、虐待和凌辱的惨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华人不被公平对待的海外环境中长大,廖仲恺开始思考华人饱受欺凌的原因,并在父母长辈的启发下,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之不国,软弱可欺”,进而萌生出报国之志。

1893年,廖仲恺的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家庭经济困难,得旧金山惠州会馆慈善赞助盘缠费,廖仲恺随母亲将父亲灵柩运回惠阳,一家人结束了侨居美国的生活。在家乡的私塾馆,廖仲恺拜梁缉嘏为师,攻读“四书”“五经”,时常“鸡鸣而起,孳孳研究经史策略之学”。

廖仲恺简介及生平事迹(廖仲恺:革命终生,百折不回)

廖仲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失败的消息传来,廖仲恺深感震惊。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他很快省悟到从“四书”“五经”中找不到根本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遂更倾心于西学。

在叔父廖志岗的支持下,廖仲恺于1896年考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于1903年9月在日本结识孙中山,从此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并任总理。作为孙中山革命的坚定拥护者,廖仲恺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了更好地传播革命思想,熟悉英语的廖仲恺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他还以“屠富”“渊实”为笔名在《民报》发表译作《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指派廖仲恺到天津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天津当时是清政府的京畿地区,堪称“虎穴”。但廖仲恺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于1905年冬到天津从事革命运动,发动仁人志士进行反清活动。后又前往东北吉林、营口等地从事革命联络工作。1910年又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去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总部工作。

1911年7月,廖仲恺随孙中山到美国旧金山成立“美洲筹饷局”,号召广大侨胞为革命捐款,得到广大侨胞的支持。辛亥革命胜利后,廖仲恺担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后追随孙中山从事“反袁护法”斗争,为讨袁筹措军费。1921年4月,驱逐桂系军阀的战争结束后,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努力协助孙中山,力图在广东开创新的革命局面。同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总长,支持孙中山出兵讨桂和北伐。为支持北伐运动,解决财政窘困问题,廖仲恺动员海内外华侨为革命政府踊跃捐输,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粮款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作为负责财政工作的领导人,廖仲恺在任职期间,用人唯贤,做到“部中无一私人”,并且秉公执法,依法治理国家财政,严禁贪赃受贿,“无一私财”,清廉节俭。当时他家乡的祖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他也没钱修葺。

1922年,陈炯明叛变,廖仲恺受孙中山的委派前往惠州做说服工作,不料刚至石龙便被扣留,谓“锁住了孙大炮的荷包”。在狱中,廖仲恺受尽折磨仍不改其志,写下了十几首诗赋以明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珠江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征羽不调弦亦怨,死生能一我何哀!”这些诗句充分表现了他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廖仲恺作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后又协助孙中山筹建黄埔军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

革命眷侣 伉俪佳话

双清楼仍在,当时人不归。

在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坐落着一栋坐北朝南的青砖石脚两层小楼,它就是廖仲恺与何香凝曾经的居所⸺“双清楼”。这座简陋的小楼记叙着廖仲恺夫妇相守相望、相濡以沫的伉俪佳话。

1897年,廖仲恺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九女儿、同为国民党左派的何香凝在广州结婚。由于当时经济上尚未独立,廖仲恺与何香凝结婚后,便与哥哥廖恩焘一家合住在广州市三官庙的廖公馆。廖仲恺夫妻俩在二楼屋顶的晒台上搭了一间小屋作为居所。在简陋的新居里,廖仲恺和何香凝相知相爱,感情日渐深厚。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青年出国留学,希望学成归国后能改变中国危亡局势,出洋留学的风气盛极一时。“国家危险至此,我们岂能坐视?日本留学界朝气蓬勃,志士云集。我也想东渡求学,结交革命贤豪,共图大业,唯学费无着,奈何?”廖仲恺从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也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但苦于没有经费,“常常哀声长叹”。看到丈夫苦不得志,何香凝一面给予廖仲恺安慰,一面毅然把陪嫁的珠宝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等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金”,资助廖仲恺赴日留学。

廖仲恺简介及生平事迹(廖仲恺:革命终生,百折不回)

何香凝

1902年1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之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也抵达日本东京,开始了夫妇二人的旅日留学生活。廖仲恺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读政治经济系,专攻政治经济学。何香凝考入日本目白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师范大学,后考入日本东京东乡美术学校高等科学绘画。

在日本留学期间,廖仲恺与何香凝结识了孙中山。异国他乡遇良师,廖仲恺夫妇都被孙中山伟大的气魄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动,时常拜访孙中山,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此后,廖仲恺夫妇便追随孙中山,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之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先后入会。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成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他们俩还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并命名为“觉庐”,互相激励。

海外留学的生活并不容易,廖仲恺和何香凝既要勤于学业,又要忙于革命工作,但两人都无怨无悔,坚守初心。其间,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的相继出生,给夫妇俩紧张的生活带来温馨的家庭乐趣。在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潜回国内到天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时,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何香凝的身上,她以柔弱之肩承担着照顾幼儿、参加革命活动等事务,是廖仲恺的坚强后盾。辛亥革命胜利后,廖仲恺和何香凝追随孙中山回到祖国继续革命事业,在事业、生活中相互支持,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遇刺身亡 千古流芳

“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这样慷慨犀利的语言招致国民党右派老党员的嫉恨。他们散布种种谣言,甚至故意将暗杀廖仲恺的计划张扬出去,企图恐吓。然而,面对国民党右派分子的来势汹汹,廖仲恺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参加领导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

“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做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1925年8月,暗杀廖仲恺的消息处处流传,一时间满城风雨。在严峻的形势下,廖仲恺仍坦然面对。

廖仲恺简介及生平事迹(廖仲恺:革命终生,百折不回)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1925年8月18日,在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以递纸条的形式告诉廖仲恺有人将对他不利,廖仲恺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他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8月20 日上午,廖仲恺与何香凝驱车前往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广东惠州会馆旧址)开会,在门前惨遭暴徒射击,身中四弹,不幸离世。

1925年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二十多万人参加。后世建有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中学、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以作纪念。(邹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