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孙仅本有大好的前途,为什么突然被发配到边疆?

2024-05-12 03:30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孙仅本有大好的前途,为什么突然被发配到边疆?

李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宋朝皇帝不杀文臣,不代表就会由着文臣们的性子。

办法多得很,最常见的是扔到岭南去,再狠点,扔海南,山高皇帝远,你爱玩玩去吧,眼不见心不烦。

也正因如此,大臣之间互斗剧烈,今天你被赶走,过一阵他又被赶走。

虽少腥风血雨,却仍朝难保夕。

哪怕,最与世无争的人,也会有人盯着。

孙仅就被挖了个大坑。

他是宋太宗淳化三年状元孙何的弟弟,俱有文名。

《宋史》记载,孙仅“纯厚长者,为政颇宽”,“性端悫,中立无竞,笃于儒学,士大夫推其履尚”。

虽然朋友很多,但只要有一个人不爽你,说不定就得脱层皮。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孙仅做了陕西转运使,来到古都西安,凭栏吊古,思强秦,忆盛唐,感慨佑大帝国,不可一世之际,突然就崩塌了,想着,原因何在呢?

免不得吟诗赋,发幽思,写成《骊山诗》二首。

此诗全文查了下,已难考证,但欧阳修记载了三句。

他写道:

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闻,人以为幸也。

原来,孙仅的对头有意构陷于他,将此诗抄录进呈,希望宋真宗读到那两句,拍案而起,把这大逆不道的家伙,发配远方。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真宗前篇没读完,就觉得写得太差了,后面也懒得读。

于是,孙仅逃得一命。

我分析了一下,此事有以下几个关键:

《骊山诗》两首,并非律诗绝句,而是像白居易《琵琶行》那样的长篇。否则,只有四句八句的话,一目了解,真宗不可能不读完;

其二、那人进诗之时,也不愿真宗觉得自己是在告状——这很下贱,反而大概讲的是,孙何又写了几首好诗,觉得不错,请皇上过目。

真宗赵恒虽开创了咸平之治,使宋朝开始走向富强,但步入老年,就犯了很多君主犯过的毛病。

《宋史》评价:

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天书屡降,君臣皆狂,不断修建各种宫观。孙仅之诗,在他自己看来,是劝诫,在对立面看来,则是影射,是讽刺真宗修建玉清昭应宫的,如果赵恒真的读到那句,只怕孙仅难逃降职南迁之命运。

孙仅命好,没玩完,但真宗的玉清昭应宫,却命途多舛。

《归田录》里说:

内中旧有玉石三清真像,初在真游殿,既而大内火,遂迁于玉清昭应宫。已而玉清又大火,又千于洞真,洞真又火,又迁于上清,上清又火……

可见,把神仙供得再好,拜得再虔诚,该烧的还是会烧,该灾的还是会灾。

当初若把孙仅贬了,玉清宫却起了大火,皇帝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