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春秋时期戎狄蛮夷的历史介绍

2024-01-09 01:49 来源:空喊网 点击:

春秋时期戎狄蛮夷的历史介绍

人们习惯把古代的戎狄蛮夷等民族视为落后、野蛮的少数民族,对他们持鄙视的态度。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地广人稀,商周时期有两千个诸侯,用现在观点看是部落,夏、商、周是奴隶社会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周朝曾率领八百诸侯进攻商朝,周武王所封的诸侯只有五十个同姓,关系密切的一百多,其他的近两千诸侯大多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戎狄蛮夷之类的。那么他们是不是象有民族、地域偏见的人所说的都是落后野蛮和弱小的呢?

司马迁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他用炎黄子孙取代了戎狄蛮夷这个概念,是古代现存文献认识水平最高的。象一些著名的南方蛮夷之国蜀国、楚国、吴国、越国等都是其中著名的国家,怎么能视为落后?他们都在吸取中原文化后成为强国。即使是北方的戎狄也不能把他们视为落后、野蛮、弱小的。
《史记.周本纪》载:周穆王准备伐犬戎,祭公谋父谏曰:我听说犬戎立性敦厚,遵守道德,始终保持思想纯洁,他们是有办法抵御我们的。周穆王不听,结果进攻不利,从此少数民族再也不朝见周天子,以后周朝时常与西戎爆发冲突,逐渐衰败。到周幽王的时候只能靠用烽火召集周围的诸侯抵御西戎各部,终于因为烽火戏诸侯,贪图美色而导致内乱败亡。西周王室和诸侯被迫东迁,这是在强大的西戎进攻下进行的一次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迁徙,和以后众多次民族迁徙相比,它的文献记载稀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相关史料中了解一二。周王室迁到了洛阳,其他诸侯大致都依靠血缘和族系分散到东部诸侯各处,当时地广人稀不愁没地方安置。
值得一提的是秦国,它的祖先蜚廉葬在霍太山,其同宗大多在晋国,所以秦诸侯投奔了晋国。史书中关于周王把关中故地都封给了秦国,应该是秦国史官夸耀不实之辞。试想包括王室、众多强大诸侯都无力打败西戎,只能东迁躲避,秦国当时只是西垂大夫的小诸侯,是不可能仍留在原地,单独收复关中的,而史料中对以后历史事件的描述也能印证这点。因为在关中的西周故地建立起一个叫大荔的戎国,这个国家的君主也称王,建立城市,直到公元前461年才被秦国灭亡,直到那时秦国才控制渭河流域。史书还说秦国灭亡了申国,说这个申国是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的,又说这个申国不是东迁的,申国和秦国关系密切。似乎更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秦国打败了西戎,收复申国故地并在此居住。秦国最初迁到了晋国也能看出,在收复申国故地的战斗中秦国无疑是和晋国联合作战的,因为晋国在陕西也占领了从韩城到白水之间的大片河西领土,就是后来晋惠公许诺给秦穆公的。除非和晋国联合,单凭秦国是无力同强大的西戎抗衡的。直到后来秦穆公时期的由余,他在评价西戎君主时说:戎国君主用淳德对待他的百姓,百姓用忠信服侍君主,一国之政如同一身的治理,不知不觉就治理好了,这是圣人的治理。(《史记.秦本纪》)所以在关中的戎国并不是野蛮无知的。
即使东迁后的周王室同戎狄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仇敌。周襄王的时候其弟叔带联合戎狄谋叛,是齐晋两国主持周朝和戎国议和,以后周襄王又立翟女为王后,惠后与王子带联合翟人攻周,是晋文公平定了周王室内乱。
戎狄对中原诸侯的影响也是不寻常的,翟人攻灭卫国、赶走了邢国,诸侯联合也只是为他们另外找地方重建,没有收复故地。中原诸侯很少同狄人交战,大多采取和亲、友好的方式,如晋国的魏绛九合戎狄等等。在北方只有晋国和齐国有能力同戎狄对抗,而且并不是总打胜仗。
戎狄蛮夷在春秋历史中的作用,不能仅仅看作是野蛮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