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乾隆为什么平复雍正兄弟(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发生了什么)

2023-07-14 21:43 来源:空喊网 点击:

乾隆为什么平复雍正兄弟(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发生了什么)

乾隆上台后的政纲定位是:“治天下之大,贵在其中,故乱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皇子时代的乾隆虽然口口声声说将来要遵奉雍正教诲,继续维护严政路线,可实际上那只是为了自保所做的掩饰。

他上台以后,终于为他理想中的政治方案迎来了付诸实施的契机,经过精心构思和运笔,乾隆把他的父亲雍正执政期间的严政重新改为宽政,把自己的政纲定位于宽严相济政治。

并且乾隆还将父祖的政治特点及其利弊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各朝施政都是形势使然,既不能随意采取的政策,也不是出自当政者个人的好恶。康熙时“与民休息”,晚年却“多有宽纵之弊”;雍正时就不得不下猛药“整顿积习”,但这又导致“多有严苛之弊”;于是到他乾隆当政,就不能不用宽仁政策来予以纠正了。

有了这样一番铺垫后,乾隆对在雍正年间执政曾打击过的那些叔叔伯伯们,进行了两轮大赦,但在这两轮大赦中,唯独大伯胤禔没有享受到“宽仁政策”带来的红利。

享受到“宽仁政策”的叔伯

第一轮享受宽仁政策在乾隆二年,乾隆在雍正朝夺嫡被圈禁的叔伯,有三伯允祉、十叔允䄉、十四叔允禵。允祉在乾隆即位之前就已经死了,乾隆下诏将允祉收入玉牒并赐复爵位,对允䄉、允禵也要求“酌量宽宥”,准备等待时机成熟便予以赦免。

这一年,乾隆又释放了十叔允䄉和十四叔胤禵,让他们重见天日,胤䄉封为辅国公,胤䄉去世后,乾隆还以高一级的贝子品级进行祭葬。十四叔胤禵也封为辅国公。十年后,还升为贝勒,后来又升为郡王。

第一轮乾隆虽然没有赦免大伯胤禔,但是封他的儿子为将军,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恩惠。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再次赦免那些与父亲雍正敌对有代表性的头号人物:八叔胤禩和九叔胤禟。胤禩是皇族内部关系紧张的源头,乾隆早在青少年时期对该案受害者的遭遇就已暗暗地深表同情。

1735年11月8日,乾隆发话,将宗室内部的“亲亲睦族”上升到治国之道的高度,训斥十四叔允禵之子弘春、三叔允祉之子弘景“不孝不悌,原因是两人看淡父兄被削爵囚禁,不但部悲伤,反而看起来该高兴。

乾隆认为弘春、弘景等人“互相排挤,不知向善”,正是这些不孝之徒把皇族风气给搞坏了。显然这是乾隆在为平反允禩案制造舆论,考虑到不能损害父亲雍正的形象,所以只能把小字辈不听教地推出来当典型。

乾隆言毕后,便静待有人上奏,好宣布重审允禩此案,孰料十多天过去,朝堂之上仍没有一个人提到允禩此案,更别说要求对此案进行重审乃至犯案了。

也不奇怪,毕竟胤禩、胤禟是雍正朝敌对的主犯,而且又去世多年,已经是盖棺论定,即便乾隆自己,遇到雍正的责任问题也还得绕着走,更遑论他人 。

乾隆一直见得不到响应,只得退而求其次,从受株连被消除宗籍的堂兄弟身上寻找突破口,表示允禩、允禟固然罪有应得,但其子孙皆为康熙血脉,若使其永失皇室尊严、待遇,一如庶民,惩罚显得过重,所以应让他们复归宗室。

复归宗室必然要重赐带子,究竟是赐黄带子,还是红带子,商量来商量去讨论了一个月也未有结果。

这球又重新踢到乾隆脚下,乾隆相当果断,便用康熙先例一锤敲定了此事。这是发生康熙朝的事例,康熙晚年增修玉牒,将从前背革宗室子弟莽古尔泰、德克赖、阿济格等人重新收入,当时还赐的是红带子。

所以乾隆效仿祖父康熙,下旨将允禩、允禟的子孙循例“给予红带,收入玉牒”。同样的操作手段也替他的三哥弘时平反了。

从第二轮大赦免可以看出,乾隆对祖父康熙的崇敬远高过于对父亲雍正。所以,大伯没有享受“亲亲睦族”政策的关键就是在这里了。

大伯允禔罪行彰显于天下,无反可平

乾隆把胤禩、胤禟这块难啃的环节解决之后,还将在允禩案中遭到牵连的阿灵阿、阿尔松阿、揆叙等人逐一恢复名誉,就连年羹尧、隆科多两案中被株连人员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从宽赦免,期间遭革职的知县、守备以上文武官员均被允准“酌量降等录用”。

乾隆热心于平反积案,自然是缘于乃父政治过猛,乾隆必须以宽进行纠正,对皇室成员的赦免,进而消弭其父之前强力打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同时还体现“皇恩浩荡”,这样一来,中央集权,将得到再一次的加强。

然而,大伯允禔不同其他的兄弟,他的罪行是康熙拍板的,并且还实锤。乾隆又特别崇拜康熙,同时大伯获罪是因为觊觎皇位,魇镇皇太子,还要康熙处死太子,而且说替康熙动手此类话,对骨肉兄弟心狠手辣,算是谋逆的大罪,证据确凿,他的罪行彰显于天下,无反可平,翻不了案。

而且大阿哥允禔生前并没有削籍,死后的丧仪,雍正还以贝子规格安葬的,这已经对他仁尽义尽了。另外他被圈禁,虽有人看管,但生活一点也不差,是在自己府邸里,只是限制自由,跟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且圈禁期间,还一口气生了9个女儿,11个儿子,可见他的生活有多悠闲自在了。

相对于大伯允禔,康熙对他的处罚并不过份,而且这个案子是康熙钦定,康熙严旨让严加看管胤禔,不得玩忽职守,违者族诛。乾隆对祖父的崇敬远高过于父亲雍正,从感情上讲,他对康熙的崇敬是刻在骨子里的,更不愿意拂逆康熙意旨;从政事性来说,会给自己扣上“昏君”的帽子。

所以说,大伯胤禔罪行已是实锤,乾隆没有必要冒险替大伯平反,惹上不好的舆论。另外,大伯的儿子们都受乾隆的关照,官职还不算差,二等三等的御前侍卫。

虽然皇室成员在朝廷中也许还会发挥作用,但清朝已经完全实行了皇权制,已经无法对政局有任何影响了。只不过在乾隆即位之初,原来所认识和了解的官员太少,急需用人,这使得他不得不频频加恩于犯错官员和平反有过错的宗室,争得他们支持,以便组织自己熟悉和信赖的执政班底。

要不,在雍正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中,内侍卫大臣傅尔丹、参赞大臣陈泰、川陕总督岳钟琪被认为对军事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逮捕下狱,乾隆认为傅、陈“祖父俱有功勋”,岳钟琪平青海有功,直接释放回家,后来还启用了岳钟琪再次挂帅西征。

大伯胤禔虽也擅长军事,常年征战沙场,立下屡屡战功,但他犯的错误,算是谋逆的大罪了,是不可饶恕的,乾隆认为不足以为大伯平反而拂逆祖父康熙意旨。

话又说回来,哪一个能像大阿哥胤禔这样,没心没肺地从康熙四十七年活到雍正十二年的?

结语

所以说,在乾隆当政后,在经过精心运笔下,他平反了多位叔伯和宗室成员,他认为叔伯他们固然罪有应得,但是子孙都是康熙的血脉,他希望爱新觉罗家族更加庞大,并不是日渐凋零,所以认为应让他们复归宗室。而在他的心里,大伯胤禔的罪行是不能予以原谅的,为了皇权不顾手足之情,还要替康熙杀了弟弟胤礽,胤禔的行为令人寒心,也不足以拥有皇家的尊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