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长平之战后的秦国境况如何

2024-03-15 12:53 来源:空喊网 点击:

长平之战后的秦国境况如何

长平之战后的秦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实力被大大削弱,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秦国虽然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导致国内空虚。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灭六国形势图

秦国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就将秦军分为了三路,继续攻打赵国,打算扩张战果,一举灭亡赵国。原本,白起的战略是没有错的。赵国正受重创,国内人心惶惶,军事和经济上都损失惨重,大不如前。而秦军虽然也有伤亡,但毕竟不像赵国那么严重,利用这个机会乘胜追击,赵国极有可能就此灭国。但是,秦国的范雎一方面嫉妒白起的军功,一方面又接受了赵、韩两国的重金游说。于是他便以秦军的疲劳现状和现今应该休养生息的理由去劝说秦王,建议其接受赵、韩的割地求和。秦王认为他说得有理,便同意了。

此后,赵国违约,没有割让城池给秦国,反而和其余诸侯国联合对付秦国。秦王大怒,遂开始攻打赵国首都邯郸。白起曾劝说秦王不应在此时攻打邯郸,一是因为长平之战后,秦国伤亡较大,国内空虚,这些都还未调整过来,实在不宜再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二则是各诸侯国对秦国恨之入骨,它们与赵国联合起来,里应外合,那么秦国战败的可能性就太大了。然而秦王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执意攻打邯郸。最终,秦军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长平之战后随即发生的邯郸之战,让秦国几乎将之前在长平之战中获得的胜利战果全部吐出,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也由此推迟了。

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平之战(油画)

长平之战(油画)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亭将上党郡进献给秦国。冯亭不愿,他转而将上党郡献给赵国,想要求得赵国的力量来对抗秦国。赵国国君接受了上党郡,由此引起了秦国的不满。

两年后,秦国攻占上党,继而向长平发起进攻。赵孝成王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出战,廉颇在数战不利后,利用有利的地形固守不出,想要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挫杀秦军士气,再寻找时机出击。

秦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采用了反间计,散布谣言,使得昏庸的赵孝成王认为廉颇胆怯不敢战,遂撤下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随即改变了廉颇的战术,率军大举攻向秦国。而秦国这时候的主将早已秘密地换上了骁勇善战的白起。白起带领秦军假装战败溃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的营地,然后包围了赵军,切断其后路和粮道,赵军被围四十多天。

最终,赵括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赵军降秦。白起放了年纪较小的240名赵国士兵回去,而将其余的降兵全部坑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时间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解读图

长平之战解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