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没有特务机构 皇帝靠什么监视臣子
清朝为何没有特务机构 皇帝靠什么监视臣子
明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他们五花八门的各种特务机构了,东厂西厂锦衣卫,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不过最令人熟悉的恐怕还是监视大臣了,皇帝有这些特务机构在手,就能知道大臣们的一举一动。不过到了清朝时期,为什么却没有继承这些特务机构的制度,毕竟清朝不是汉人统治,满人难道不会担心汉人大臣有异心吗?下面就让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曾是一首称赞朱元璋的诗,结果却变成了一首催眠诗,写诗的人被特务抓捕,并且被残忍的执行了死刑。没错,这一段就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字狱事件”,朱元璋凭借自己手底下的锦衣卫疯狂的对大臣进行监视,并且展开惨无人道的杀戮。
因为这段历史朱元璋被评为最残暴的君王,但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一手段被后来的君王沿用,特别是那些神出鬼没的特务机构。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时期发明的锦衣卫,后来朱棣时期又增设了东厂,等到后来汪直登场的时候,居然还有了西厂。可以说明朝在特务机构方面走得很远,而且越来越可怕。似乎这是一种皇帝加强权力的手段。但怪异的是,明朝特务遍地都是,清朝却很少有特务机构,这是为什么呢?
1、特务机构的作用
要想搞清楚为什么明清两朝的状态不一样,就要搞清楚特务制度到底是做什么的。据史书记载,明朝的特务机构包括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这三个机构的作用都是监察百官,并且绕开法律的手段进行非正常的执法。
一般来说,这些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对法律的践踏,本质上是一种违规的行为。正如学者评价,锦衣卫制度的出现,使得朱元璋在和大臣博弈的过程中,不允许大臣有任何动作与违逆,而且自己还携皇权继续压迫,无视内部产生的隔阂与矛盾。所以这一制度的出现,也是法律上的不平等,还有君权对于相权的制裁和凌辱。
皇帝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确保皇帝面对一大片的官员,面对一个个靠科举登场的思维活跃的人才,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动权。因此,这一行为本质上是皇权的自我保护,但就其结果上是对法律的践踏及不利于法律制度的完善,而且极容易造成君臣之间的裂痕。例如后来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死在了这种裂痕之上,皇帝不信任大臣,大臣不信任皇帝,到最后崇祯皇帝只能为了缺少的一百万而死在了煤山之上。
2、清朝的特殊性
那么清朝为什么不需要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是以一个异族的身份进来,所以他时刻都在担忧着自己是否可能被踢出局的危险。于是大清皇帝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都在反思,明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自己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于是思考来思考去,大清都清晰的看到了派系林立的特务组织对于大明王朝严重的摧毁。当年特务制度使得君主与大臣之间矛盾很深,隔阂很大,到最后大难来临各自飞,居然没有一个北方的孤臣为明朝殉葬。大清皇帝自然十分恐惧,他必须要团结所有的大臣,光一个满汉矛盾就已经让他头大如牛,所以他们千万不能再延续特务制度,加大彼此的矛盾。
此外,清朝其实寻找到了更好的手段。据史书记载,在康熙王朝晚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密折制度。在康熙王朝这部影视作品中,好像是由汉人大臣李光地提出来的,结果搞得人心慌慌,最终斗到了明珠。不过在史书记载中,密折制度只是在康熙晚期昙花一现,真正要完善和登场还是在雍正时期。
密折制度可以使得所有的大臣秘密向皇帝检举大臣,这让大臣彼此之间相互提防,而且他们也不敢随意的欺瞒皇帝。所以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大臣来制裁大臣,减少信息传达的误差。实际上,这一制度其实要比特务制度好多了,不仅不需要额外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效果更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监乱政”的现象被遏制。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够出现那么多的特务机构,关键是有一群被放权,有着滔天权力的太监帮着皇帝干坏事,例如东、西两大缉事厂的这些太监,在一些有相关历史背景的著作中,那真的被描述得出神入化,也侧面地表明了明朝这些特务机构的乱象。
但是到了清王朝时期,太监的实力被遏制到了极点,在之前无论是哪一个王朝都没有一个强权的太监进行干预。即使是到了慈禧太后时期,李莲英依旧拧不过李鸿章,而且他没有太大的特权。既然太监的权力被遏制住了,那么还有谁能够承担起特务组织呢?很明显大家都是读书人,自然不会干这种缺德的事情,因此特务组织被遏制。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清朝的皇帝能力更强。这并不是在贬低明朝的皇帝,而是在陈述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明朝的皇帝虽然可能也有很多能力出众的人,但这些皇帝并不想要发挥太多的精力来制约朝臣,他只想要找到一种节省精力的办法。例如大名鼎鼎的成化皇帝,又例如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他们以家奴治天下,自己的高高坐于寝宫之中,享受自己的快乐。
但是,清朝的皇帝非常的勤奋,不仅勤奋,而且每一个人在锻炼之中变得非常的剽悍。当年顺治皇帝虽然实力差了一点,但也是能够努力维持格局,并且打开思路。后来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哪怕是最差劲的乾隆皇帝,都能够有自己的执政主见,不被朝野之上的臣子所牵制。
既然皇帝能够站稳脚跟,能够以一己之力掌控行程,那么本身就用来保护皇帝的这个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历史的选择
所以对比这两个王朝的变化,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大清王朝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进步。虽然明王朝可能是汉政权正统,但是这个王朝内部终究还是太过于腐朽,很多东西已经变成了惯性。因此皇帝不愿意迎接挑战,而且皇帝对于大成失去了掌控力,于是就采取这种错误的方式掌控群臣。
但清朝却如同一股新鲜血液的到来一样,让皇帝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拥有了更聪明的头脑。所以,清朝的政治理论上来说要显得更好一些,而且君臣之间也更加和平统一一些。不过这些都只是封建时代的苟延残喘,虽然清朝化解了一些保守的制度,但它说到底还是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根基。
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说法,大清王朝依旧还是在延续的封建专制,只不过这种制度变成了一种相对开明专制。虽然比较起明朝要好了一些,但究其根本无法超脱本源,所以最终还是走向了消亡。
结语
历史的潮流浩浩殇殇,虽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很多时候历史的走向非常的复杂,甚至是一片迷雾,身处其中很难找到方向。所以清朝统治者只能够反思前朝的教训,然后一点一点的总结经验,慢慢的朝前走去。虽然比较稳重,虽然无法突破格局,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时局不同,解决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因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格局,眼界还没有突破。现代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就想的很简单,因此清朝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只是他们没有看到未来的结果。
难怪很多学者总是说,读历史的最高境界不是读透了乾坤,而是读到了不得已。读到历史背景的不得已,同时也读到了历史人物的不得已,他们并非愚蠢,只是真的是不得已。也只有这样看历史,什么问题才会变得更清晰,也才能感同身受的了解曾经的往事。
-
- 汉武帝母亲王娡有多厉害?为什么可以改嫁?
-
2024-03-26 22:20:03
-
- 董卓为何不如曹操?
-
2024-03-26 22:17:57
-
- 申不害变法为何毁了韩国?
-
2024-03-26 17:50:11
-
- 完璧归赵有哪些历史误解?赵国并非最大赢家
-
2024-03-26 17:48:06
-
- 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
2024-03-26 17:46:00
-
- 三家分晋后晋国还存在吗?
-
2024-03-26 17:43:54
-
- 燕云十六州到底有多么重要?
-
2024-03-26 17:41:48
-
- 许负的预言为什么都成真了?
-
2024-03-26 17:39:43
-
-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
-
2024-03-26 17:37:37
-
- 李绅是怎么从“悯农”变成一位滥施威严的贪官的
-
2024-03-26 17:35:31
-
- 霍去病的死因和卫青有关系吗?
-
2024-03-26 17:33:25
-
- 战国时期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
2024-03-26 17:31:18
-
- 胡蝶和戴笠什么关系
-
2024-03-26 07:09:49
-
- 古罗马首富克拉苏是如何走向衰亡的?
-
2024-03-26 07:07:44
-
- 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
2024-03-26 07:05:37
-
- 杀死岳飞的宋高宗赵构是好皇帝吗 宋高宗赵构是昏君吗
-
2024-03-26 07:03:32
-
- 刘邦想要杀了韩信,为什么韩信没有背叛刘邦?
-
2024-03-26 07:01:26
-
- 张良与陈平,谁才算是刘邦手下的第一谋士?
-
2024-03-26 06:59:20
-
- 杨玉环为什么爱吃荔枝 本草纲目给出答案
-
2024-03-26 06:57:14
-
- 历史上真实的王孝杰是个怎样的人?
-
2024-03-26 06: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