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澶渊之盟是耻辱还是双赢?真的是被迫签订的吗?

2024-05-02 00:15 来源:空喊网 点击:

澶渊之盟是耻辱还是双赢?真的是被迫签订的吗?

澶渊之盟的岁币与北宋的收入和军费相比的确是九牛一毛,还没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以宋的实力,击败还在鼎盛期的辽国困难很大。当时宋朝政府收入大概一个1.3亿,当时的辽国要求纳30万,并且当时还在各方边境开通商贸,有许多是回流到宋朝的,当时大概有十多万是流回到宋朝政府的,所以辽国只收到十几万,并且在当时观念里面这并不耻辱。

在当时这个盟约是合适的,继续往北打先不说能不能打下十六州之地,就说后勤保障能不能保证都是问题。打可能后面几十年就是战乱,虽说可以强军但是于民无利,可惜的是盟约签订后大宋没有继续发现军事科技的动力只一心发展文化经济,导致后期军事一直处于弱势最后被灭国。其实如果北宋的经济与科技进一步发展,在火炮与城墙技术有巨大突破的话,没有燕云十六州也一样能抵御外敌入侵。

送岁币相当于北宋2个县一年财政收入,往来贸易,茶叶陶瓷,那点钱就回来了,可能大辽还要倒贴。打仗可不是这点钱能解决的,而且还打不过。这个条约削去了辽国的狼性,宋朝当时士大夫当道,带兵的都是文官这就是文官的胜利。但是这招只能用在同等军事等级的情况下,武将能统兵不能调兵外行指导内行。之后的金国南下连克数城直捣开封也是重文轻武的结果,士大夫哪怕叛国贪污只要不造反一律不杀,守城的又是文官投降圈钱跑路犯罪成本太低,宋朝廷还一味的效仿澶渊之盟后果可想而知。

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是带来了长久的和平,长远来看宋承认了金国对于北方的统治,至于经济不经济的,那个年代运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压根就不会产生多大的大宗交易,小的更是没有。而且这些贸易带来的价值也不会充盈国库。从政府层面来讲每年的上交贡品带来了和平但也是巨大的压力。在农村过高的赋税会让自耕农大量的减少增加隐性户口。城市诞生一批手工业者。

官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大量脱产者的诞生自耕农的减少,赋税的增高只会带来通货膨胀,尤其是粮价上涨。古代交易的主要是铜钱,银子这种东西有个官方名字叫做官银,并不流通于商品贸易。宋朝由于军事制度原因总是打败仗,可是戍边这一块基本没怂过,和辽的战争互有胜负,败仗都是主动出击战线过长被拖垮的。宋夏之战很多人只记得庆历三战,殊不知三战中两战是宋朝主动出击,而且西夏也是惨胜,到了神宗父子俩的时候情势完全逆转,都快打到灵州。

靖康之变不同于吴三桂降清,吴三桂那是压倒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1127那纯粹是徽哲两位皇帝未战先怯。女真第一次打到黄河边时慑于勤王军队太多便撤军,这两位居然要勤王军队回去或者解散,只能说作死。就是这样,女真再也没有突破长江防线,南宋甚至是抵抗蒙古最久的国家;而大明,除了在李定国那里吃了几次瘪,南下简直就是王师的待遇,汉奸层出不穷,剩下的净在那里内斗,死到临头还在斗,如果宋朝当时也是这样早玩完。

北宋当时商业非常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政府对贸易的限制也是少见的宽松。宋辽两国交战,不利于北宋的边境贸易,会阻碍经济外扩,而签署了盟约便可以避免大规模战役带来的贸易中断。这样看来,签约实有利于北宋的经济发展。澶渊之盟给北宋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经济文化的繁华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大帝国都比不上的,更何况即使再战,也未必能收复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