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

2023-07-27 12:45 来源:空喊网 点击: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

引言:

1485年左右,有个意大利创业者先后跟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投资者谈风投。

经过多年拉投资,因为诉求航海主导权和利益分红(10%),这个投资者遭遇了轮番拒绝,心灰意冷的时候,在西班牙,他终于遇见了一个相对靠谱的投资者。

这人啊,就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至于创业者,则是大名鼎鼎的哥伦布。

伊莎贝拉女王,其实也不是个大气的人,一开始她是拒绝的。

不过女人嘛,心思还是比男人软一点,看着哥伦布如此勤奋上进,连工作都没有,就给了他一个皇室供奉的工作,让他在自己皇宫里面待着,心里寻思的是,或许有用也说不定?

在这机缘巧合之下,经过六年的等待,行动迟缓的西班牙皇室委员会终于在项目列表中,找到了哥伦布的航海诉求。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

(哥伦布)

这任务积压了这么久,是不是该启动了?于是大笔一挥,批准了这个投资项目。

听闻消息的哥伦布欣喜若狂,在1492年8月3日这天,带着女王给印度君王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就踏上了航海之路。

至于装备吗?有点磕碜,三艘百来吨的小帆船和87名糙汉子。

这就是船队的全部了,跟郑和的船队比起来,那是完全不够看!

但是咧,事情不能从规模大小看,要从效果看!

哥伦布是人才,还是一等一的人才,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海的他,一路西行,经过70多天的航行。居然在1492年10月12日这天发现了陆地。

这陆地就是今日中美洲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现在的名字叫圣萨尔瓦多,意思是救世主!

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也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新大陆的发现,拯救了迷惘中的欧洲。

第二层意思是,欧洲人的救世主,不就是新大陆的屠戮者吗?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2)

(圣萨尔瓦多)

当然,这是后话了!

不过我们今日要说的,是后话的后话。

因为蝴蝶煽动了翅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让西班牙人成了土财主,拿着南美洲轻易得来的无穷无尽财富,豪横的西班牙人,在全世界买买买,成就了最早的日不落帝国,也让远在东方本就富裕的帝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个帝国就是大明王朝,一个富庶繁荣,却受制于贵金属短缺,贸易潜力被制约的国度。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3)

(西班牙舰队)

一:地大物博少贵金属?

地大物博一直是中国的标签式形容词,这个词语的诞生,源自广袤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

这都是中古时代,国家强大的关键,面积大,产出多,人就多吗?

但在经济层面,历史上的中国,受制于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有对外需要的因果,不是太重视贸易的发展。弄得除了宋朝和元朝那段时间之外,商业贸易都不算繁荣。

就连宋朝,也因为白银、黄铜的制约,在对外贸易中,经常遭遇贵金属不足的问题。

可时代是渐进发展的,也是不断迁移到。

元朝灭亡后明朝兴起后,世界贸易在新大陆和新航线开启之后,迎来了最早的全球化时期。

乘坐远洋海船而来的欧洲人,用海盗心思窥探大明,用商人秉性寻求利益。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4)

(张居正)

恰在这个时候,大改革家张居正上台了!

北方,他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弄互市贸易,南方,对于丝绸和瓷器茶叶的需求,也让明朝人开放海禁,成了高端制造业的输出地,用产业降维打击的方式,赚了无数的小钱钱。

这小钱钱涌入,让曾经受制于贵金属短缺的中国,在无尽白银流入之后,有了贸易立国的资本,白银。一个刺瞎人眼的白银帝国背后,是源自美洲的白银,是源自东南亚的白银,是源自日本的白银。

三个渠道汇聚在中国,让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富庶国度。

最高峰时期,中国到白银存量估算为11.4亿~13.3亿两。

只是这白晃晃的白银,还有黄橙橙都黄金,依旧抵不过时代的洪流。

外国佬的坚船利炮,让大清帝王道光郁闷了,随后就是一轮轮外国侵袭和进攻,还有那风雨飘摇的时代。

可无论如何风雨飘摇,这白银的本位货币地位依旧没有消失,直到美国人来了。

中国才彻底失去了金融高边疆。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5)

(白银上的帝国)

二:废两改元和黄金十年。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民国时代,这时代的特点就是,打来打去,混乱无比。

但在如何混乱,国家经济行动还是要继续啊。

基于此,才有民国政府在1913年刚刚成立时颁布的《国币条例》出炉。

按照这份条例,银元成了货币单位,民间也在历史惯性下,处于银元和银两并用时代。

简言之就是:吃餐饭,有人用新式的袁大头结账,潇洒地抛出袁大头等待找零,有人用银两或铜钱结算,在付钱之后,等着老板切割找零,还有人甚至拿纸币结算,如果遇见认账的还好说,遇见不认账的,那就是废纸。

这么混乱的货币现状下,经济当然不好发展啊?

本就军阀割据,货币还不统一,这算账咋算?贸易咋做?经济咋发展?

这局面,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转机,中原大战胜利者光头兄开始诉求统一货币,促进经济的发展。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6)

(中原大战)

1933年3月8日,民国政府颁布了《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所有货币以后都叫“元”了。同年四月,又实行“废两改元”政策。

这言外之意就是,以后大家别用银两了,不好区分,统一用银元。

还规定了银元的成色,跟原来银两的区别不大,含银量88%,含铜量12%,每一元兑银七钱一分五厘。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在经济领域做加法,弄得越大越好,在规则领域做减法,弄的越简单越好。

从这个角度看,“废两改元”无疑是个好政策啊,直接让市场活跃了,因为大家都收银元吗?

恰在此时,民国政府迎来了所谓的黄金十年。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7)

(民国黄金十年)

这黄金时代中,经济迅速增长,民族工业雏形初现,虽然没啥重工业,但轻投资的轻工业却获得了长足发展。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

自民国十六年以来,七八年之内国人投资一种新工业资本超过百万元者,几如凤毛麟角,而二十四年以后,则百万元之工厂,乃至千万元之工厂,均甚多。

投资多了,工厂当然也多了,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比如中央机器厂、中国酒精厂、永利公司,投资额动不动就是千万银元起步。

经济的活跃,也让社会文化变得繁荣起来,诸如鲁迅、胡适、钱钟书这样的牛人,都在经济活跃中,成了当时的高收入阶层,没了后顾之忧的他们,纷纷用自己的笔,抒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这个时代,让暗中观察中国的外国人,也有了别样的心思。

比如日本人就寻思,这中国要是经济发展了,自己不就没机会了吗?于是暗暗的准备热战。

同样的,美国人也在寻思!

按照1930年代,美国来华观察国情的人汇报说法就是:

中国在所有领域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完全不同,现代化将给中国带来长达几个世纪的深远影响。

这说法,最后换成了行动,一场因为经济危机,引发的收割行动:民国金融战。

一个准备热战,一个搞暗战,总之不让你好过就是了!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8)

(金融战争)

三:黄金十年?没有重工业的虚假繁荣。

黄金十年的民国,看上去欣欣向荣,社会面貌大改,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但这繁荣,却有着危机涌动。

首先:当然是工业门类太过畸形,苏联是重工业强势无比,轻工业特别差劲,民国是反过来的,轻工业还凑合,但事关国家硬实力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却几乎没有,连清朝末年都比不上,大量的机械设备都要进口,也让买办阶级大发横财。

硬实力没有,钱都成了少部分人的,这繁荣,不过小众而已。

其次:是发展出来的工业,很多都是外资的,这其中日本投资比重还特别大。投资的都是外国人,话语权不够,产业升级和迭代,也不听自己的,就连转产都要看人脸色,这工业发展,名不副实。

再次:工业的发展,反而让广大农民遭遇了大量破产。

这点上也有经济逻辑可循,国家资金就那么多,大部分都投入工业和城市建设中,其他方面的投入肯定不足啊?

再加上实物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的影响,让原本的纳粮变成了纳税(钱),农民收获了粮食,却遭遇银元交易困境,只能贱卖粮食,弄的农业减产,大量农民破产,就算灵活就业也没地方去啊?

最后:1929年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不管你是东方还是西方,全部要波及到?

于是,风起青云于微澜。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9)

四:世界是一体的。

1934年下半年,快速发展的民国经济,遭遇了困境,这困境就是,白银的大量外流!

白银大量外流会如何?答案是一轮轮连锁反应。

先是银行和钱庄遭遇银元短缺,少了流动性。

流动性减少,又让工商业企业遭遇融资难题,随后纷纷破产,破产的企业,引发大量工人下岗,弄得失业率高企,农业本就破产了不少,工业也破产了,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市场崩溃。

这点上,也有田地价格为证。

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耕地那是命根子,可在那个时候耕地价格如何?

答案是就算价格大跌也无人问津。

就拿富庶的山东东部来说,原本一亩耕地价格是100元左右,现在直接降到了40-50元左右,相对贫瘠的鲁西、鲁南就更惨了,一亩地价格降到20到10元,都没人买。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0)

(民国土地交易文书)

农民过得惨啊,那是真惨!

种田没收入,卖地都没人卖,咋过得下去?

为何发生这一切,则不得不说,美国人干的!

一战结束之后的美国,迎来了咆哮的20年代,那个时候的美国处于黄金发展期,拿着一战在欧洲赚得大把横财,美国人日子过的舒坦无比,小车配起,豪宅走起,白领当起!

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诸如洗衣机啊,电烤炉啊,等新物件也是层出不穷,摩天大楼无数的纽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美国人舒服的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可最好的时代,依旧难逃资本主义危机循环的难题。

当欧洲的有效需求下降之后,在美国产能过剩之后,美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在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后走上泡沫化。

垄断资本的兴起,信用交易的膨胀,让金融市场泡沫泛滥,大量资质参差不齐的“信托投资公司”,成了美国人的投资标的,也吞噬了大量美国人的储蓄。

用钱投资当然轻松惬意啊,跟08年次贷危机差不多,火热的经济泡沫最后遭遇了黑色时代。

击鼓传花之后,传不下去的泡沫终于破灭了!

1929年10月28日,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启幕,更糟的是,奉行金本位的美国,不可避免的让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

当时的中国,虽然奉行的是银本位,就连对外贸易也弄白银结算,但依旧处于危险之中。

原因无他,产量底,且套利空间大,而且白银多啊?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1)

(大萧条)

五:转嫁风险是欧美常规操作。

中国是银本位国度,但却不是一个产银大国,国内流通的白银,都是长久贸易顺差时代吸纳的,数额特别巨大,让人垂涎三尺。

除了这之外,银本位的货币政策,也让民国政府的经济和贸易局势,受国际银价波动影响。

暴涨和暴跌,都是灾难性事件。

这不,在经济危机中,白银价格就遭遇了一次双杀。

1929年大萧条刚开始,白银价格就迎来了大幅度下降,从1928年的每盎司58美分,下降到了1932年的每盎司25美分。

剧烈的价格波动,让民国贸易遭遇严重影响,但这仅仅是开始。

随后英美两国接连不断的举措,才是致命打击。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2)

(白银和美元)

1933年,英国颁布了《伦敦白银协定》,为了转嫁危机,维系摇摇欲坠的金融霸权,放弃了金本位。美国人一看英国人这么不地道,也在1934年6月,通过了著名的《白银收购法案》,按照法案规定,但凡世界市场交易的美元,都用白银价格计算。

英、美两个经济大国轮番拿白银做文章,其实都是剑指中国,这个银本位大国。

在他们接连政策出炉后,国际银价迅速被炒高,也让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遭遇冲击。

民国政府银币对美元汇率升高,让每盎司白银的购买力短时间内提高了三倍。

无数中国人都发现,曾经高昂的外国货,咋滴变便宜了?

进口商品变便宜,直接冲击了国产商品竞争力,失去了价格优势,民族工业变的举步维艰。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时,不少投机者还发现,出口白银可以赚钱,而且是唯一能获利的商品。

这样的现状,让无数外国人和中国投机者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甚至用轮船甚至兵舰出口白银换回商品,谋取利益。

仅仅1934年这一年,就有2.56亿银元输出国外,其中八月份银元输出量更是高达7900万元。

这股风从1934年一直吹到了1935年底,中国的白银储备也从6.02亿万元直降到了2.88亿万元,下降了大半。

看着这数字,民国政府胆战心惊,先后推出了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还加大对于走私白银的处罚力度,意图用征收税赋方式,杜绝走私方式,遏制白银的外流。

但这一系列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一个软弱的政府,当然防不住白银的外流。

大量外流的白银,最终引发了严重后果。

接连出现的银慌,让白银挤兑成风,银行不得不收缩信贷,不少银行甚至宣布停业,大量涌入的美国商品,也让中国贸易严重入超,打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白银的大规模外流,造成了中国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纷纷倒闭。

国民经济深陷泥潭之中。

从这个角度,在看美国《白银收购法案》的用心或许就懂了。

这是一个通过刺激银本位国家购买力,倾销过剩产能的贸易战,目的是缓解本国的危机,让危机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对于此,美国人心知肚明,因此才有的蛮横美国做派出现。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3)

(罗斯福)

六:民国的请求和美国的做派。

1934年9月22日,在白银外流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照会美国国务院说:白银巨量流出,令人震惊,故愿得一言保证,即美国政府不取可使中国白银再有流出之行动,并与中国合作阻止银价高涨。

主管财政的孔祥熙甚至直接喊话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希望美国在大额购买白银的时候,先知会中国一声,让我们有个准备。

这在大国贸易中,属于合情合理的要求,但罗斯福面对这喊话的回应是,直接拒绝。

拒绝的背后,就是收割没结束,目的没达到,我不会停。

政策用尽没效果,喊话也没效果,民国政府没撤了,只能加快推行法币改革,挽救经济。

1935年11月3日,民国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采用法币制。这是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出台后,中国万般无奈的选择。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环境迅速恶化,仅仅数月就全面崩溃。

仓促之间的法币改革,是当时最不坏的选择,按照孔祥熙的说法就是:

因汇兑上落不定,商业大受影响,政府乃是不得不采取币制上根本之改革。

只是这改革,也遭遇了列强的明争暗斗。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4)

(民国法币改革)

七:改革币制,列强斗什么?

1935年11月3日,民国政府发布《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宣布货币改革。

按法令规定。

首先:以后一切纳税和公司款项的结算、收付只能用法币,不能用银元,

其次:货币发行权收归国有,仅限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家发行,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要限期兑换中央银行钞票。

最后:全国上下所有白银,全部要收归国有,私人和银行票号等不能保留银币和金银。

这场出于自救的货币改革,看似挽救了民国政府的经济,却要遭遇两个难题。

对内,当然是如何让老百姓老老实实上交白银、

长久的银本位下,百姓都习惯了用白银交易,政府信用不佳,也让老百姓对用白银兑换法币不甚感冒,民众积极性,私人银行也不给力!

一看兑换出问题,民国政府决定先对付,相对好对付的银行机构。

为了鼓励民营银行上缴白银,民国政府给出兑换优惠,规定各家银行只需缴存纸币价值60%的白银,至于另外的40%白银,则换成政府公债、股票和公司债券予以补偿。

这规定一出,还有各种强力执行的政策出炉,让法币兑换工作走上正规。

到了1936年中,民国政府从个人还有银行手中筹集了价值高达3亿美元的白银。

这三亿美元白银,最后被运到了英国和美国,成了法币的准备金,稳定了法币的币值,也增强了法币在国际市场的活力。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5)

(民国商业街)

对内的困难,看上去好解决,但最大的难题却是币制改革中的外国影响。

因为列强无不窥伺民国这块肥肉。

一个新的货币,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承认,关键就是需要贸易大国的支持,如果他们在华的银行不愿意使用法币,继续用白银结算,如果对外贸易,也不用法币,法币将不可避免遭遇信任危机。

这也是法币改革前,一轮轮博弈出现的因由!

民国政府最先决定求助英国,向英国诉求2000万英镑贷款,补充货币准备金。

英国人对于民国的币制改革非常欢迎,指望用帮助中国完成币制改革方式,深度嵌入民国金融和货币市场中,但日本的威胁,让英国人态度慎重,为了讨好日本人。英国人居然用:让民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作为贷款的条件。

一看英国人做派如此,即便在如何渴望贷款,光头哥也要寻思一下!

至于日本人,态度更干脆。

明确反对民国政府的法币改革,所有日资银行都不配合缴纳白银,反而积极走私白银,突击套利,甚至逼迫法币跟日元挂钩,指望让法币成为日元的附庸。

一个是胆子不大胃口很大的英国,一边是胆子很大胃口也很大,还很恶毒的日本。

民国政府无奈,只能将求助目光投向了始作俑者美国人。

早就在哪里等着的美国人,立马派出了自己的顾问指导帮助法币改革,提出的条件是:所有的外汇储备存于美国银行,新货币要跟美元绑定。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6)

(货币捆绑)

经过激烈讨论之后,民国政府和美国在1935年5月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

按照这份协议的规定,美国又在中国收购了7500万盎司白银,至于售卖白银的所得,民国政府要全部存放在纽约的美国银行,其中5000万盎司作为抵押,其他的钱,美联储用2000万美元的外汇基金作为交换。

这相当于用中国人的钱在贷款给中国,美国唯一付出的,是用强大国力背书给予法币支持。

可他们的收获,并不止这一点!

通过贸易战,将过剩产能输出到中国是收获之一。

通过协议,让法币跟美元挂钩,实现控制民国金融市场的目的,是收获之二。

通过控制货币,掌握民国经济,是收获之三。

美国控制了民国政府的货币,等于间接控制了金融权。

这场贸易战,民国政府用最不坏的选择,依旧迎来了完败。

古今观之,唯有感叹,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背后,都是血的代价。

以史为鉴,不忘过往!

白银帝国真实历史(民国白银从6亿降到2.8亿)(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