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生活 > 正文

​刘邦登基称帝后,每天都给父亲喂一种美食,不久其父连忙告饶

2024-06-01 21:18 来源:空喊网 点击:

刘邦登基称帝后,每天都给父亲喂一种美食,不久其父连忙告饶

说起刘邦,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在一统天下后,这位草根皇帝不惜兔死狗烹,清除了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势力。而对于自己的兄弟子侄,刘邦则似乎显得十分慷慨大方,分封了一众亲戚,还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规矩。

只不过,刘邦尚未发迹之前,曾经与父亲、嫂子都发生过纠纷。对于这些陈年旧事,刘邦登基称帝后能否一笑泯恩仇呢?翻开厚重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刘邦称帝后给自己的父亲每天都喂一种“美食”,却弄得父亲连忙告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刘邦对待亲人到底如何呢?

一、游手好闲,倍受嫌弃

尽管刘邦后来率领起义军反抗暴秦,最终战胜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但早年的刘邦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出身农户家庭的刘邦却不愿意跟随家人一起从事劳动生产,而是整日里游手好闲,纠集一帮人四处游荡,无所事事。

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性格与本分勤劳的兄长大相径庭。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到刘邦这副德行,自然是相当不满,不时敲打刘邦。然而刘邦却不把父亲和家人的劝告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整日跟一帮死党浪荡乡里,不务正业。

刘太公眼见刘邦死性不改,曾经指责刘邦,没有任何赚钱谋生的手艺又不肯本分务农,一点儿都比不上刘邦的二哥。刘太公的话原本是出于好意,却让刘邦与二哥之间产生了芥蒂。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刘邦与二哥一家都结下了梁子。

刘邦三兄弟分家后,大哥、二哥两家都靠着勤劳耕作过上了足以温饱的日子,而刘邦因为游手好闲不愿从事耕作,只能经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来哥哥家蹭饭。长期以往,刘邦的哥哥还没有表态,他的嫂子就觉得相当难以忍受。

于是,当刘邦又一次带着朋友来到哥哥家中想要蹭饭的时候,刘邦的嫂子故意拿出一个空空如也的饭锅,还唯恐刘邦听不见,用力敲响了空锅,算是“委婉”地向刘邦表示,家里已经没有粮食来招待刘邦和他的朋友。

面对嫂子这一公开嘲讽的行为,刘邦只好带着朋友悻悻离去,心中却对嫂子这一行为相当记恨。而刘太公后来也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十分嫌弃,有一次故意瞒着刘邦一个人,偷偷享用做好的饺子。对于刘太公和嫂子的行为,刘邦一直怀恨在心,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二、登基称帝,挟私报复

刘邦登基称帝后,此时已经成为九五至尊的他依旧对当年的陈年旧账耿耿于怀,对刘太公和嫂子当年的行为始终不能释怀。一次宴会上,刘邦想起了父亲曾经嘲讽自己比不上辛勤劳作的二哥,就带着三分酒意问刘太公:“我今天这样的成就比得上二哥了吧?”

对于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刘邦还算是顾及颜面,自己做了皇帝后,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而为了报复刘太公之前瞒着自己偷偷吃饺子的事情,刘邦下令每天都给父亲喂一种“美食”——饺子。

每天都吃饺子似乎是对父亲的一种特殊关照,然而,刘邦下令除了饺子外不能给刘太公提供别的食物。可见刘邦的言下之意就是,当年你瞒着我吃饺子,现在我就让你吃个够。

这样一来,刘太公不久后就连忙向刘邦告饶,“忏悔”了自己当年的过错。而为了惩罚嫂子当年对自己的羞辱,刘邦迟迟不肯给自己的侄子刘信封赏爵位。无奈之下,刘太公再次出面,没承想由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讽刺性的爵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勉强封侯,取名羞辱

刘邦登基称帝后大肆封赏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列土封疆,由此形成了西汉王朝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特殊局面。然而,出于对嫂子当年敲锅赶走自己的旧事,刘邦始终无法释怀,因此并没有封赏自己的侄子刘信。

刘太公看在眼里,自然为自己的孙子感到十分着急,便忍不住向刘邦说情,希望刘邦能够不计前嫌。在父亲的软磨硬泡之下,刘邦最终同意给刘信封一个侯爵,这才让刘太公把心放下。然而,刘太公没有料到的是,刘邦会在侯爵的名字上对侄子进行羞辱,以此报复往事。

在刘太公的时候劝说下,刘邦十分勉强地同意给刘信封侯,却给这个久违的侯爵赐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羹颉侯。按理说,刘邦的侄子寸功未立能够得到侯爵的封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但当我们明白羹颉侯名字的意思后,就不难看出刘邦的用意了。

所谓的“颉”,在古义中有作拟声词的意思,意思是敲击金属发出来的声音。因此,所谓的“羹颉”就是在暗指刘邦的嫂子——刘信的母亲当年敲击空锅发出声响来赶走刘邦的意思。由此可见,虽然刘邦最终给了刘信封爵,却还是忍不住借机“回敬”自己的嫂子。

小结:

俗话常说:“莫欺少年穷”,作为第一个出身草根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尚未成就一番事业之前可以说受到了家人的嘲讽与苛待。而在功成名就登基称帝后,刘邦也难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家人略施薄惩,一泄私怨。

话说回来,刘邦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侄子刘信虽然不免有所报复,但终归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仍然给予了他们优待和封赏。由此可见,刘邦虽然没有做到对往日恩怨毫不计较,说到底却还是选择了宽大为怀。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