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生活 > 正文

​细说杭州天都城的故事

2024-11-23 15:32 来源:空喊网 点击:

细说杭州天都城的故事

在20年前的时候,杭州城东北边缘地带,一家公司开始了造城的故事。那个城,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天都城。

天都城在星桥,介于临平和主城区的丁桥之间,是个过渡地带,可想而知各种规划不会关注于他。与丁桥比,丁桥虽然属于主城食物链的最低端,但好歹占着主城的光环,钱塘江边吃肉人,丁桥街上喝汤有。与临平比,临平作为曾今余杭的市中心,拖着偌大的余杭且心有余而力不足,星桥虽然近在咫尺,却从未得到辐射。

天都城就是这么寂寞地夹在中间,开始从一穷二白开始造城。当初的规划是五万人口,先是从天都公园山脚下开始建设。一派法式风格,埃菲尔铁塔、卢浮宫一样的房子,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巴黎。

天都城的房子

也就20年前,杭州的房子价格不那么高,周边萧山余杭的更低。天都城的房子,刚开始的时候,也就十几万,或者二三十万就能搞定。相对于市中心,这里只是一半或者1/3的价格。很多底部阶级的人,可以轻松上车。不过现在他们应该感谢当年的自己吧。

不同于下沙的炒房团,这里的房子很少有人来炒。想想也正常,体量大,没题材。所以是在杭州做些小买卖、打工的平民阶级的首选。

原先的房子是多层,如天泉天湖天风各苑,居住是舒服的。价格是便宜的。配套是没有的。

那时候,只有一路535从武林广场联通天都。交通不便,就鲜有人流;人流稀少,更没有开公交的必要。就陷入一个死循环。开发商也有心无力,铁塔周围杂草丛生,临丁路过来一路荒凉萧瑟,不如那些发达县级市的乡镇。一过六点,就只有从大关小区出来的371,勉强维系着和市区的交通联系。开发商算是有点担当,自己开设了小区巴士,在大关小区和武林广场接驳那些晚归的人。对住户们来说,却是深夜回家的温暖。

天都城早期住户,都是城市平民,所以的配套商业服务,也是最低标准。勉强在这个城市落脚的人,对环境、配套、要求和想法不大关注,置业不易,温饱刚解决,无力去追求精神的东西。所以,也安于现状,也相安无事于现状。

社会是现实的,什么能力,住什么地方,给什么配套。

天都城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阶层。房子和地段,永远是最好区分的方式。如果有上帝视角俯瞰杭州,市中心、钱江两岸是豪贵阶层,滨江是新贵阶层,下沙是工薪阶层,临平萧山是土著阶层,未来科技是码农科创阶层。各自的世界,清楚明了。天都城的住户们,就是底层阶级的,哪怕一点点的变化,都会让他们觉得开心和快乐。

多年冷清的步行街,只有街角地方有零星几家饭店。这里的店大多短命,其实就是消费力的孱弱。阿妹酒楼算是最早的,从一开始就驻扎于此,直到现在还在经营,真的是见证了这个城的变化。住这里的人们,内心是黯淡和平和的,就像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败以后的那些下岗工人一样的心态吧。没有能力的人,只能安于此地。有想法有能力的,则以此为跳跃,不断提升。

天都城的变

一切,都在2016年以后开始起了变化。那时候房子飞涨,传导到天都城的时候,起了轩然大波。任何一次的社会波动,都会迅速直接地把人群进行筛选。有个同事家就在那里,当时最低的时候入手买了第二套,按照他 的说法,这价格和老家县城的差不多,干嘛不买啊。后来房价这么一涨,那段日子最好开的玩笑就是:某某身价每天都在涨哦。

现在的天都城人口应该有五六万了吧。昔日荒芜冷清的步行街,现在开满了店铺。当年孤零零的元老酒店 阿妹酒楼 周围雨后春笋一样增加了很多竞争对手。现在的居民,大多是涨价之前上车的。这是幸运的,虽然阶级还是那个阶层,但是比起现在要上车的人们,已经非常幸运了。现在想上车的人们,已经被高房价推到更边缘的地方去了。

走在天都城街上,这里有星巴克有电影院有大超市,还有即将开通的地铁,俨然一个卫星城。天都城二十年了,有的人来到这里,作为第一站过渡的跳板,升到别的地方;有的人来到这里,就一直呆这里了,有的人,则在这里经营的风生水起。这里的变迁,或许就是一部具体而微的阶级跨越史。

现在,随着地铁3号线的开通,天都城也成了城市地铁网络的一个点,出行方式变得迅捷,鸡肋就成为鸡腿。这里的居住环境和价格,对大众是亲民的。如果你寻求的只是有个安逸的窝,天都城是个很好的选择。

回过头来再看,杭州城市的发展脉络,从一主两副到一核九星,副城开始淡化,随之的就是核心和非核心的差别。杭州每年吸引大量的人口流入,每个区块板块都会对应相应的实力人群。这批人群,比之20年前初入手天都城的最早住户们,无论在实力和条件上已经更优。就这样不段的淘汰和流动。上升的,继续朝核心上升,下沉的,去往更远的地方。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个地方,一个城市,都逃不过这样的轮回。天都城也是如此。

好在,有个地方可以让人暂时在人生岁月里安身立命一会。有时候,是一阵子,有时候,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