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网 > 历史 > 正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孤鹜是什么鸟(有人说孤鹜中的鹜是野鸭)

2024-05-01 10:59 来源:空喊网 点击: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孤鹜是什么鸟(有人说孤鹜中的鹜是野鸭)

关于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争议!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年少成名,作《滕王阁序》,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骈文。

全篇共700余字,洋洋洒洒,文笔纵横,挥洒自如,意气风发,全文使用了40多个成语,20余个典故。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惊世才华,旷绝古今。

这篇文章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宛如仙境,宁静美好的画面,令人拍案叫绝,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绝佳之句,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

争议之一,关于这句诗,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是,落霞是指晚霞。孤鹜中的鹜是野鸭,即大雁。鹜,本意为鸭。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落霞有可能是一种当地的小飞蛾,对于“霞”指“霞蛾”之说,后世学者也多有考证。

宋代学者俞元德在其著作《莹雪丛说》中指出:“落霞者,飞蛾也,非云霞之霞。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接受,毕竟如果这样理解,这篇文章的美感就大大降低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2009年,在日本的皇宫中意外发现了唐代时期《滕王阁序》的手抄本,据说是唐中宗景龙元年日本遣唐史使手抄的,不少人认为这应该就是《滕王阁序》的最早期版本。

但在这个手抄版本中,居然有近四分之一的内容和词句与在我国流传的版本不同,此版本中王勃写的并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虽然此句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境却差之千里,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背了这么多年,难道我们都错了?王勃的原作真的写是大雾而非大雁?这份来自日本遣唐使的手抄版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首先,从《滕王阁序》全篇来看,用词考究精妙,用典和对仗是其显著特色。句中“落霞”、“孤鹜(雾)”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对仗工整,动静结合。

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作者站在阁上,视线移动所及,景物映入眼帘,神韵飞扬;下句写静,水天相接,融为一色,突出宁静之美,亦真亦幻,让人沉醉。

但是有人说落霞与孤雾搭配似乎更为贴切,霞与雾都是自然景观,比“落霞”与“野鸭”搭配更有意境,而且霞和鹜分属自然景观和动物,似乎搭配不够合理,应该是遣唐使带走的日本版抄错了。

其次,关于最早版本的讨论。日本遣唐使带走的手抄版是唐中宗景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7年的版本,似乎是日本所存的版本,与王勃生活的时代更为接近,应该更接近真实版本。

但历史上关于王勃著《滕王阁序》的时间一直都是存有争议的。王勃写这篇序时,是路过此地去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时年阎伯屿为洪州牧(今江西南昌),宴群僚于阁上,特请王勃为滕王阁做此序。有人说时年王勃13岁,有人说是22岁,还有人说是26岁,说法不一。现在看来,连《滕王阁序》问世的时间都无法确定,那现存的各个版本中,哪一个更接近原著,显然就无法说清了。

其实哪个版本为真作,恐怕只有作者本人能够知晓。历史悠悠,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当年少年成名,天纵英才的王勃,站在滕王阁的楼上,书生意气,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正如当年阎公所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